1、学习计划
1.依据课文中所描绘的人、事、物提出各种问题,从而产生好奇心和猜测内容的愿望。
2.对留有悬念的情节进行创造性的想像,加以延伸补充,进步思维的灵活性。
2、学习步骤
1.议一议
①高尔基期望小孩子再来。小孩子会再来吗?
②小孩子飞速回家取了胶卷再来时,门卫会如何说?如何做?
③小孩子和高尔基第三见面时,他们会说些什么?如何做?
④小孩子如何给高尔基照相?高尔基如何做?
评点这一环节,一方面练习学生的口语表达,其次主如果起到联系课文内容,加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,为下一步的创造性想像做好铺垫。可以师生互问互答,也可以小组讨论。参与面越广,讨论越积极,越能激起革新的欲望。
2.说一说
师:高尔基爷爷是世界著名的文学家,时间对于他来讲十分宝贵,然而还是期望小孩子来。请同学们依据课文内容,充分发挥我们的想像力,第一请与同桌讨论,然后把刚刚的讨论组织一段完整的话说下来。
师:下面请小组派代表口头表达。
香剑星:第二天早上,天气格外晴朗。高尔基还想念着昨天的小摄影师呢!你看他想得多入神啊!忽然,门卫告诉高尔基:“外面来了一名记者。”“是小孩子吗?”高尔基问。门卫回答说:“是的。”高尔基说:“快,快让他进去!”小孩子说:“这次我记住带胶卷了,我吸取了教训,将来也不会那样粗心了。”高尔基听到小孩子所说的话开心极了!小孩子第一举起了相机,仔细查看着高尔基咧开嘴笑了。然后用手指了指办公桌说:“请你坐在这儿工作。”高尔基根据小孩子的吩咐坐下。最后小孩子调整好相机,又摆弄了好久,说:“所有筹备停当。”小孩子又换了几个角度,照了几张相,他终于心认可足了。
师:大伙感觉香剑星的想像合理吗?什么地方说得好?
生:我感觉他说“高尔基还在想着小孩子”,而且还想得非常入神。说明高尔基一直在关心小孩子,跟课文内容相一致。
生:他用上了“第一”“然后”“最后”这类表示时间先后顺序的词汇用得非常准确。
生:还有那些表示动作的词汇用得好。“查看”“举”“摆弄”“调整”都非常准确。
评点相互评价是练习学生提升口头表达能力的一种渠道,体现了说话教学的目的。同时通过小组讨论,激起了革新潜能。
3.演一演
①探寻我们的合伙人,组内分角色表演。
②汇报表演,全班交流,合理评价。
评点紧密联系课文内容展开想像,并且通过具体的动作、语言、神态进行直观的表演,进一步激起学生的创作热情。
4.写一写
这一环节主如果文字表达的过程。通过讨论、讲述、表演,学生的心中已经有了一个完整直观的表象。下面把直观的表象用文字表达出来,就成了一篇有个性的作文。
5.评一评
教师可选取几篇有代表性的作文进行评讲,通过学生的互评互说,指出范本的优点和长处,缺点和不足。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写作兴趣。
例文:第二天,小孩子来到列宁格勒,秘书立刻请小孩子到高尔基的办公室。小孩子敲门进去。高尔基说:“快请进,我这儿有胶卷。”小孩子说:“你的胶卷不合适我的相机。”说着,小孩子已经吩咐高尔基坐在沙发上看报纸。突然,小孩子又哭了起来。“你如何呢?”高尔基关切地问。“我又忘了带胶卷了。”高尔基拿了一筒胶卷给小孩子。小孩子说:“无法,只好使着吧!”小孩子吩咐高尔基坐在凳子上打电脑。高尔基按小孩子的吩咐去做。小孩子说:“我这次必须要多照些。”小孩子照了很长时间,感觉口渴了。高尔基叫秘书拿来一杯果汁。小孩子喝完向高尔基告别走了。
评点“又忘了带胶卷”这一情节的设计非常有新意,非常自然地安排高尔基“借胶卷”。既突出了小孩子的特征“粗心”,也再一次体现了高尔基对小孩子的关心。结合我们的生活实质写高尔基“打电脑”也是一大闪光点。